宝鸡科学促进农民增收西秦遍开致富花
  您的位置:西部创业网 > 今日关注
宝鸡科学促进农民增收西秦遍开致富花
来源:宝鸡日报  加入时间:2009/12/21 点击:1759

     前不久,宝鸡市乡村传来喜讯:今年前三季度,宝鸡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 3732元,同比增加 523元,增长 16.3%。群众高兴地说,这都是宝鸡市委、市政府科学促进农民增收结出的硕果。

  科学促增收,思路是关键。宝鸡市委、市政府着眼市场发展特点,立足宝鸡市情实际,提出“三业并举、四轮驱动、举措到户、三化承载、机制保障”的思路,农民增收步子明显加快。

  举措到户 干部沉下身子促增收

  在凤翔县唐村乡索洛树村的温室蔬菜大棚墙上,都贴着一张《宝鸡市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明细卡》,村民称之为“增收账”,里面详细记录着每户劳动力资源、家庭经营资源、收入情况和增收措施。包抓该村的宝鸡市农业局副局长刘俊伟,今年已是第四次来这里指导。“赶紧添置一些增温保温设施,抓紧喷施一次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提高蔬菜防寒、防冻能力!”刘俊伟告诉当地的种养型农户:黄瓜从定植到采收周期为 60-70天,现在进行生产自救,迅速恢复生产,还可以赶上明年 2月销售旺季,弥补因 11月 11日暴雪灾害带来的损失。

  这是宝鸡市实施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的一个剪影。从今年 7月开始,宝鸡市采取“一户一卡一策”办法,在陕西省率先实施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市上依据收入来源,将宝鸡市 68.4万户农户划分为创业型、劳务型、种养型、兼业型、贫困型等五大类,宝鸡市 2000多名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政策,提供“一揽子”配套服务。截至目前,已协助乡村争取和实施项目 1439个,帮助农户提出增收对策建议 33.9万条。

  举措到户工程找到了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钥匙”。麟游县 460多名帮扶干部,认真践行“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帮助农民”的集体宣言,杜水两岸到处是苦干实干的繁忙景象。陇县根据“五型”农户分布情况,逐户摸底子、建台账,全面落实规划引领、政策宣传、包抓帮扶、技术培训、信息服务“五到户”措施,仅下半年,全县就新增创业型农户 1800户、劳务型农户 3300户,减少贫困型农户 1300户。如今,遍布全市的《宝鸡市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明细卡》,已经编织成一张农民增收大网,加快了不同类型农户增收致富步伐。

  与此同时,宝鸡市委、市政府明确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为促农增收第一责任人,副书记分管农村工作;市财政拿出 3000万元促进农民增收、 1000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和 1000万元奖励专项资金,加强责任考核,使促农增收工作不但有人干事,而且有钱干事。目前,你追我赶、比拼争先,科学促进增收在县区蔚然成风。

  三业并举 找准科学增收突破口

  “一亩三分地”曾被视为农民的舞台。如今,农业打基础、就业挣工资、创业当老板,共同构成农民增收大网。“像抓农业生产一样抓劳务经济,像为农产品找市场一样为劳动力找就业岗位,像为农产品打品牌一样做劳务品牌。”朴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各级干部促农增收的心声。今年,宝鸡市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和农户劳动力“零剩余”工程,使宝鸡市 104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而本地开发的 1万多个公益性岗位,则让 7536名就业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低保户等实现了就近上岗,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的 5.5万名农民工也全部重新就业。凤翔县积极实施“万民就业工程”,支持 341名返乡农民工创办个体企业,带动了 860人就业。

  干部不但为农民找工作、找饭碗,还为农民“造工作”、“造饭碗”。今年以来,宝鸡市各级从信贷、税费等方面积极扶持农民创业。至目前,宝鸡市共为 1780多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9400万元,培训创业人员 5072名, 3400人“农民变老板”,带动就业 1.71万人。太白县设立 15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提供 100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大力发展小老板经济。县城饺子馆的缑建林、销售电器的大学生李亚军等都依靠小额信贷走上了致富路。

  在不断开辟就业、创业门路的同时,依然抓好农业这个基础不动摇。宝鸡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实施“一村一品”,打造粮食、果品、蔬菜、奶业和生猪五大产业集群,推进花椒、辣椒等区域特色产业集约化发展。至 9月底,宝鸡市各类畜牧小区达到 362个,规模养殖大户 5167个;粮食实现全年丰收,总产稳中有增;果业实现突破发展,新建果园面积增加 22.2%。凤县仅花椒一项农民人均增收 1800元。

  四轮齐动 突破科学增收关节点

  “工资”一词,向来是城里人的专利。如今,“农民领工资”这一巨大变化,不但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而且让农民的生存现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陇县堎底下镇麦枣村村民闫九利在广东一台商企业打工,不但当上了公司经理,而且成了台湾老板的乘龙快婿。宝鸡市委政研室有关同志告诉记者,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成了宝鸡市农民增收致富的“四驾马车”。

  ——拉升工资性收入。各县区以工业园区、主城区和重点镇为载体,以扩大内需和重点项目建设为主阵地,积极推进农民本地创业、就近就业,持续有序地向非农领域转移。前三季度,宝鸡市进城、进企务工农民的工资性现金收入达到1588元,同比增加 278元。

  ——扩大经营性收入。各县区不断推进生产经营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前三季度,宝鸡市农户户均实现经营性收入 1645元,同比增加106元。岐山县以建设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抓手,加快建设五大板块农业基地,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板块经济,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经营性收入。

  ——增加财产性收入。各级大力普及理财知识,帮助农民盘活土地、林权、房产等资产。前三季度,广大农户受益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大项目、大城市建设,农民通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集体分配股息收入和分红利以及租金收入,实现财产性收入 204元,同比增加 102元。

  ——提高转移性收入。各县区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将粮食、良种、农资等直补资金“一卡通”到户,实现“家电下乡”补助应报尽报,农村低保、新合疗、新农保应给尽给,五保户、农村寿星和灾后重建补助足额兑现。前三季度,宝鸡市农民户均获得转移性现金收入 195元,同比增加 36元。

  三化承载 打造科学增收大平台

  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农民科学增收提供了大平台。宝鸡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意见》,完善思路目标,制定激励政策,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目前,宝鸡市城镇人口达到 15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41%,宝鸡市 30个县域工业园区入园工业企业 1498户。长青煤电化、绛帐食品等 20个中小工业园区列入陕西省百强工业园区。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为农民进入企业打工、进入城镇做生意、从事饮食服务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千阳县近两年兴起的建陶产业园,已经建成 6条陶瓷生产线和 5户配套企业,每年至少有 1300多名农民工足不出县就能稳定就业。今年,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海螺水泥又落户千阳。这个项目最终带给千阳的,不仅仅是每年 6000多万元的财税,还有几千个就业岗位。而建材工业的崛起,又给千阳派生出一个新的富民产业——运输。如今,千阳县已经着手建设“运力大县”。

  同时,宝鸡市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持续升温,遍布乡村的“农家乐”成了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太白县依靠“山水画廊”发展生态休闲产业,乡村旅游持续火爆,带动了鹦鸽镇、黄柏塬、桃川镇、咀头镇等地农家乐的异军突起。不少农户沿着“山珍路线”发展以土猪、土鸡、土蜂为主的土特养殖,以及娃娃鱼、梅花鹿、林麝等特色养殖,快速走上了富裕路。









自主创业,解决就业!西安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免费报名,国家掏钱免费培训,结业后可享受最高400万元的创业贷款!可在本网站在线报名或致电029 — 85410152 85410155 进行咨询。

关闭窗口】    
 来源:http://www.4scy.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创业培训基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 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陕西省创业研究培训基地 西安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创业培训基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中心动态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Copyright 2009-2010 版权所有:陕西创业研究培训基地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小寨兴善寺东街69号 电话:029-85410155 Email:4scy@4scy.com
技术支持:  陕西创业研究培训基地  陕ICP备090197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