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大多数人还是初出大学校门,对社会懵懵懂懂的职场“菜鸟”。而茅侃侃已经闯荡社会多年,做了近两年公司高管,手里掌握着上亿资金的项目运作。
“我就是老想跟别人不一样,生怕一样了。我的满足是通过和别人不同表现出来的。幸运的是越来越规范的市场环境,给了我机会,成为第一批可以真的靠能力实现自己想法的人。”
成名不怕早
坐在创业公司老板的位子上,茅侃侃最经常面对的质疑除了过于年轻的年龄,就是他只有初中文凭的学历。
读高一那年,他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又不及格,失去了考大学的资格。于是茅侃侃顺势退了学,花两个月把当年流行的微软和思科认证考了下来。那时全亚洲只有两个18岁以下的人拿到了这两项认证,他就是其中之一。接着他又报了英语班,4个多月后揣着初中毕业证书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给“打假先锋”王海的公司做网站,月工资3600元。
按说这是个不错的“归宿”,但茅侃侃实在“坐不住”,接下来的三年换了半打工作。直到2004年底,他碰到一个曾经合作过的国有企业老板,讲起自己筹划了一年的真人实景游戏项目Majoy交流,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今年1月,Majoy正式落户石景山雕塑公园,项目总投资3亿元,茅侃侃占有20%的股份。据此推算,他的身家已达到六千万元。
目前,这个项目已经投入试运行,11月9日将正式运营。“我们把网络游戏搬到线下、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在实景中由玩家亲自扮演角色。在技术上远远领先于市场上已有的真人CS,而且他们只是‘打枪’,我们在游戏中融入了很多任务,可以得到更多乐趣。”说起公司的项目,茅侃侃俨然一副当家人的气势。“5年以后,MaJoy每年能带来收入应该有15亿人民币。同时MaJoy将从一个固定的对抗场所逐步发展到多个场所,并通过互联网让场地内外的玩家形成互动。”坐在公司的沙发上,茅侃侃摆弄着手中的咖啡杯说,“我不在乎别人说我的学历低,我认为这也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我具备的能力、勇气、发散性思维、观察力和毅力,这些更重要。”
顶着压力向前冲
茅侃侃是典型的城市里的年轻人,爱折腾、什么好玩儿的事都不想落下。“但是现在我的时间和责任不允许我这么做了。”创业不是简单的事情,茅侃侃的办公室是全公司唯一光线昏暗的地方,他习惯终日开着台灯,通宵达旦的工作方式让他只有在黑暗中才能静下心来。
虽然表面上有些玩世不恭,但茅侃侃内心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工作中的压力。“压力是自然的事情,人做事时间越长胆就越小,实际上是因为压力越大。就像开车,老司机事故见得多了也自然就想得多了。”说到这儿,他又笑了,“其实就算我天天想,把事情安排得再缜密,也总会有一些意外发生。”
前一段时间,茅侃侃郁闷了近三个月,甚至开始不自信。Majoy开始试运营后,投资商、专家、玩家,包括竞争对手看了以后都给予很高评价,但是由于400多元的较高票价和较低的产品灵活性,一度造成了叫好不叫座儿的情况。“压力来了我不怕,自己扛着熬着都行,但是突然发现我的决策会影响到整个公司,上面有董事会、下面有员工,这就有些受不了了。”
很多人劝他把项目的名称改为更大众化的“对抗”、“PK”、“CS”,同时把票价降低。但是很长时间茅侃侃都想不通,明明自己做的是个好东西,为什么要改呢?“身在其中有时候就有那么一个劲儿回不来,我想不论是马云还是柳传志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最后,他决定推出一个低门坎的方式,把用户吸引进来,不过名字坚决不改。“叫Majoy是因为我要做成一个真正有内涵、有文化的品牌,将来用这个牌子不论拍电影还是开饭馆都管用。以后甚至可能把真人游戏的部分剥离出去,就像IBM不做PC了,公司的品牌价值依然存在。”
茅侃侃早早步入社会见识到了各种“道道”, 他说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尝试,根据兴趣发掘创造财富的路径。当然也曾因为经验不足吃尽了苦头,很长一段时间做事只有行动力没有思想力,凭感觉去做项目,折腾多年才学会考虑商业模式、盈亏平衡点、销售环节、渠道等问题;还曾经因为“觉得自己有理”拍着桌子和客户的老板叫板。“我确实阅历不够,有时候吃了亏爬起来,过一段儿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到了某个年龄段,觉悟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
现在回想起来,心态慢慢静下来的茅侃侃最庆幸的就是自己做的每个工作都是想干的事情,“在保证大兴趣的前提下肯定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我要做公司,但最烦管人,但如果不管,大方向就实现不了,所以必须承受。”
“希望10年、20年以后,人们知道Majoy是中国的一个数字娱乐的知名品牌,而且影响着大家的生活。到那时已经按照我的想法形成了公司文化,有可以信任的人执行我的想法,我就可以像电影里一样在海边通过卫星电话和电视屏幕指挥公司的运作。”
学习与人相处
做了老板,茅侃侃却说他没有真正做过管理工作,“我都是对业务的管理,带领团队做项目,管人的事情实在做不来。”Majoy项目的运作过程中要跟园林、科委、公安、消防等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茅侃侃很不习惯机关人员有话不直说的方式,他不喜欢来回琢磨,情绪都写在脸上。
作为管理者,茅侃侃对人员的选择有自己的标准。“第一要聊得来,第二要尽职尽责,第三要说得少做得多,当然说得多做得多更好,如果光说不练就BYEBYE,我不需要军师。”对学历、工作背景、社会资源这些东西,他并不关心。“我尽可能地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经常有员工希望跟我成为哥们儿,这种想法基本上都要扼杀在摇篮之中。”
现在,Majoy招募了两个研发团队。一个在天津大学,23个研发人员全部是大学生。另一个在北京,有十几个人。
茅侃侃承认自己不善于做资本运作,但在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中会考虑。“我不擅长的事情可以找擅长的人去做,我希望下面的人比我能干。”他也认真地说,“公司小的时候必须要有些防备,进来的时候我会说明,所有的岗位我都了解,我虽然不亲自做,但是能判断出好坏,而且我有能力全盘考虑整个公司的运作。”
虽然不擅长管人,但茅侃侃很喜欢和不同的人沟通交流。“和朋友聊天能激发出很多想法,业务能力比我差的人不一定生活能力比我差,这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我也离不开互联网、工具书和实战经验,但是与人接触是最重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