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科技春风吹暖三秦大地。由陕西省科协组织实施的第十八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于3月25日正式拉开帷幕。近年来,陕西省“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在省委、省政府的帮助下,陕西省科协的精心组织,全省各级部门的努力推动下,已经成为在全省城乡有广泛影响的一项群众性科普活动,形成了具有陕西特色的科普品牌。
截至目前,“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在我省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七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初步统计,近年来,每年宣传月活动期间,省、市、县(区)共开展重点活动千余项,全省每届平均有5万名左右的科技人员和机关干部参与,受到全省城乡群众的普遍欢迎。
让科普帮助农民科技致富
省科协在每年的“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中,把认真贯彻《陕西省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作为重中之重。自1992年开展首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以来,省科协始终把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作为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的科技培训、科技下乡和科技服务活动,增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如今,每年的“科技之春”宣传月农村示范活动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获得科学生产技能、接受现代农业新理念的重要途径。
在活动内容上,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在关中地区帮助农民群众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通过实施“优果优畜”工程,推动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在陕南陕北等偏远贫困地区,活动的重点放在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和推广应用农业实用技术上,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在活动形式上,每年“科技之春”宣传月期间,结合农时季节,抓住节假日和村镇赶集的有利时机,省科协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大型、集中型科普活动。2009年3月26日,“全国科技专家进汉中”暨陕西省第十七届“科技之春”宣传月农村科普示范活动在汉中市举行。启动仪式后,来自中、省的17位知名科技专家分赴地震重灾县勉县、略阳县、宁强县按照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了为期4天的农业科技培训、现场技术咨询指导、基层医疗查房和义诊等活动,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的灾后重建工作。
今年的“科技之春”宣传月重点活动之一“科技下乡助推新农村建设”科普示范活动在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举行。围绕活动主题,省、市、县共同动员和组织农林、牧畜、卫生、教育、环保、公安、科技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深入县、乡学校和广大农村,直接面向公众,运用展示、咨询、传授、展播、培训、文艺表演和群众互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群众在这里既了解到农业的生产知识,气象常识,又现场接受医务工作者提供的免费义诊活动,还可以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的政策法律知识、养殖技术、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现场咨询学习。
每年宣传月期间,省科协还组织科技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开展专项技术指导、服务、咨询活动,面对面为群众解决问题。各市、县组委会也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心组织开展农村科普示范、科普大集、“三下乡”、科普巡回报告等活动。在第十七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中,铜川市举办了第十七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暨全市果园管理“百千万工程”,来自全省果、牧、药、菜等方面的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把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当地农户纷纷赞叹:这样的“科技之春”我们天天盼!
广泛开展的面向农民群众的科普活动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近年来,在省科协的支持下,全省共建立百余科普示范基地,发挥了显著的科普示范作用。同时,在每年的农村科普示范活动启动仪式上,省科协为各地捐赠的农家书屋、科普材料,都成为当地群众学习的“养料”,为农村科普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
让科普改善市民生活
根据《陕西省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省科协在每年“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中,从城镇人口的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开展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活动结合“文明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服务居民的原则,以医疗、卫生、文化、法律为主要普及内容,采取培训、咨询、竞赛、游园、专题讲座、图片展览、声像演示、科普橱窗、科普长廊等形式,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增强居民的诚信意识、法制意识、节能意识、环保意识、保健意识和防灾意识,引导居民科学发展、科学生活,努力使社区科普直接为群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在2009年第十七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期间,组委会成员单位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省公安厅依托“2009年中国(西安)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暨警察反恐技术装备博览会”举办了“陕西省公安机关科技强警成就展”,共制作完成了15个专题46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和60分钟的《陕西公安机关科技强警专题片》,并聘请专业讲解人员进行现场讲解。陕西省科学院、中科院西安分院以“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向公众开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人工降雨大厅等设施。省科学院还利用“天文学100小时”组织公众参观国家授时中心和骊山天文观测站,开拓公众视野。
此外,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省科协在宣传月期间举办城市社区科普综合示范活动的同时,还积极组织了科技、教育、文化、文物等部门和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向公众优惠(免费)开放了一批科普学习考察点,包括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实验室、仪器室、科技成果(产品)展览室、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等,如陕气集团汽车展厅、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的产品陈列室、西北大学计算机科研试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昆虫馆和中国克隆动物基地、泾阳大地圆点等。
让科普助推青少年成长
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在“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期间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从不同角度了解科学、探究科学,是省科协贯彻实施《陕西省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的重要方式。
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有特色的科普教育活动也是历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持之以恒的做法。在第十五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期间,马远良院士为铜川一中广大师生作了题为《寄语青少年——争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的科普报告。他从声学的原理、发展、应用,引伸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同时,西北工业大学青年科学家报告团分赴宜君中学、耀州中学、铜川市矿务局一中,分别作了航天、航空、航海等方面的科普报告,开展互动问答和航模演示、飞行表演,现场教授飞机模型制作方法。第十六届“科技之春”活动中,西北工业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硕士、大学生共30余位专家面对面为青少年传播“航空、航天、航海”方面的科技知识,并为学生们举行了精彩的航模飞行表演。第十七届“科技之春”期间,省科协联合省教育厅在西安高新一中国际部举行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全省共有80余万人、两千多个学校参与了活动,参赛作品达356项。大赛评出青少年科技成果项目264项,优秀科技实践活动58项,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项目24项,优秀科技辅导员方案10项。大赛期间,还举办了“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西北工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和小科学家一起畅谈献身国家航天、航空事业的雄心壮志。
同时,每年宣传月期间,各市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如今,每年“科技之春”宣传月中举办的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航模展览、“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巡展、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已经在广大青少年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让科普提升“公仆”服务能力
为了贯彻实施《陕西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好工作的能力,每年宣传月活动都把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工作放到重要地位。
在每年的“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中,省科协都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全省重点工作,通过组织系列化的报告会、论坛、展览等,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积极参加科普教育活动。“领导干部报告会”是每年宣传月的大型重点活动之一。2007年,报告会邀请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李振声,作了题为“‘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的新论据”的报告。报告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了展望并提出了宝贵建议,让大家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了新的认识。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应邀作了题为“以科技创新支撑科学发展”的报告。报告会上,路甬祥站在全球科技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精辟阐述了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深刻分析了当今时代特征和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明确指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和重点。2009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应邀作了题为《自主创新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报告。报告会上,万钢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实际,深刻分析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明确提出了通过自主创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举措。每年领导干部报告会都由省委领导主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同志以及省级各部门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及有关单位、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负责同志参加,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广,收到很好的实效。同时,全省各市、县每年在宣传月期间配合活动主题,也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系列科普报告会、讲座活动,活动范围广泛。
除此之外,在近几年“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中,省科协还充分发挥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以及高新园区的科普资源优势,举办了“院士专家报告”等一系列活动。很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都表示,每年通过参加“科技之春”的系列活动,丰富了视野,开拓了思维,提升了能力。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全国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我省在《陕西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中规定,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要达到全国的目标,并力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为建设创新性陕西贡献一份力量,已经成功走过十七个年头的“科技之春”还将在不断创新中继续前进。
第十八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的帷幕已经拉开,“科技之春”又将吹暖三秦大地。我们坚信,随着科普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建设创新性陕西”、“科教兴陕”必将拥有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