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24日)召开的西安市第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大会上,西安市市长陈宝根宣布,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241.4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90美元……而在这个过程中,840余万西安市民也越来越多地分享到发展与进步的成果。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去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241.49亿元,是2005年的2.47倍,年均增速比“十五”提高1.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90美元,是2005年的2.67倍;财政总收入达到510.78亿元,是2005年的3倍多,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41.8亿元,是2005年的3.3倍,增速比“十五”提高12.5个百分点,税收占比达到85.7%,比2005年提高6.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0.56亿元,五年累计超过1万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倍;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620.7亿元,占到经济总量一半。
城市面貌发生新变化
报告说,建成区面积新增160平方公里,达到395平方公里。地铁一、二号线加快建设,一、二环路新建一批立交桥,三环路全线贯通,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45条、背街小巷1081条,新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115座。城区新植乔木87万余株、灌木2751万余株,新增绿地1804万平方米。城市生态水面达到4.5万亩,浐灞生态区和曲江新区成为中西部地区首批国家级生态区。去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4天,比2005年增加14天。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国企改革面达到98.5%,唐华集团等14个政策性破产项目如期完成。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7.67亿美元,进入西安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23家。累计接待海外游客401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7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56亿元。韩国、泰国驻西安总领事馆相继设立,欧亚经济论坛机制初步形成,新增意大利庞贝市等4个国际友好城市,荣获“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称号。
城乡统筹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西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四大板块和十二条产业带基本形成,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长,去年粮食总产达到221.6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菜篮子”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100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成汤峪、五台等一批特色城镇。建设改造农村公路8400公里,基本实现行政村油路村村通。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160处,解决了164.6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区县发展活力增强,去年区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达到57.6%,其中碑林、莲湖、雁塔超过20亿元,高陵进入西部百强县行列。
群众满意率有了新提升
五年来,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大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荣获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6.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成为国家创业型试点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去年分别达到22244元和7750元,比2005年净增12616元和4290元。32万城乡低保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1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蛋奶工程”惠及农村学生25.1万人。公厕免费、公交半价、放心早餐、放心馒头、蔬菜早市等一批惠民工程相继实施。“平安西安”创建活动成效明显,信访、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记者 俞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