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知识产权装在口袋里不值钱……但以后通过这个《办法》,能让知识产权动起来,让资本活起来。”昨日,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魏建锋在介绍《陕西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表示。
该《办法》被视为“金融创新”,由陕西银监局、省发改委、财政厅、知识产权局等联合推出。《办法》在国内首开涵盖全部主要三类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即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其中著作权融资属国内首次列入知识产权质押范畴。对此,陕西伟天律师事务所律师高飞表示:“这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缺钱,科研论文、小说作品均可按照知识产权质押进行贷款。”
质押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均可获人民币、外币贷款
“陕西作为科教大省,知识产权产业程度偏低,尤其是知识产权融资面临制度真空,严重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面发展。”陕西银监局副局长吉明在会上指出,去年11月29日出台的《办法》,从政策上突破了困扰多年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障碍,打破制约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资金瓶颈,架起了“知识产权宝库”与“银行资金金库”之间的桥梁。
知识产权可变“真金白银”。《办法》显示,可转让的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向贷款人出质,可取得一定金额的人民币、外币贷款。取得的信贷资金主要用于技术研发,作品创作,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建设、运营、管理,技术改造,流动资金周转等生产经营活动。
吉明进而介绍说,该项政策向科技企业倾斜,特别向具有国家最新产业政策和自主创新的企业倾斜,向具有明显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等国家产业政策的知识产权项目倾斜,尤其是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将优先予以贷款支持。
政府设立专项基金进行垫付式风险补偿
早在前几年,国内其他省市已开始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但发展中却遭遇瓶颈,邂逅“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一方面,银行不买账;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评估不规范,操作性差。
吉明特别指出“《办法》在很多难题上均有突破”。比如鼓励银行大胆创新,特意设计了风险补偿条款,明确规定对形成逾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由政府设立的专项基金按照规定进行垫付式风险补偿。
另外,吉明介绍,《办法》还有“专项补贴突破”。由各级财政设立相关专项基金,给予对“优质项目”借款人资金扶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知识产权产业化开发补助、知识产权评估补助等四项补贴。
有利于中小科技企业融资 5年内或惠及200家
随着《办法》的生效,知识产权融资目前已经“破冰”。去年年底我省已有西安银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安恒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直接以知识产权质押,分别获得3000万元和800万元贷款。除此以外,还有多家企业正在办理。“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痼疾,不但是我省难题,也是世界性难题。《办法》突破有形实物抵押制约,对中小企业融资,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发挥作用。”省中小企业局局长丁义安在昨日的会上表示。丁义安预计在五年内实现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本报记者李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