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在榆林市举行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上,西安翻译学院2005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艾廷告诉记者。记者注意到,艾廷咨询的是一家名为榆林市能源技术培训学校的机构,学校的工作人员不断地向围上前来的大学生介绍着一个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免费培训的项目。
对于一无资金、二无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来说,自主创业这条路究竟该怎么走?能否走得通?近日,记者走访了2010年榆林市十佳大学生自主创业之星及省、市相关部门。
观念:放开这条“缠脚布”
“从小到大,家人都说,要好好学习,将来当国家干部,端上铁饭碗。”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创办了榆林市启智双语幼儿园的王宝军感慨良多。他说自己在上大学时根本没有创业的想法,当时就想找一份工作,在工作以后,看到了身边的同事创业挣了钱,他才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王宝军当初的想法,正是大多在校大学生的集中写照。大多陕西本土的大学生在就业和自主创业上,传统观念占据着主要位置,无论是从家庭、个人还是社会,在社会化生产大潮到来之际,很多人仍然死守着“铁饭碗”的观念,一心觉得只有当了公家人,才算是找着了好“婆家”。
“创业意识不够强,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和东南沿海一些地方比起来,我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队伍都差了一大截。”3月25日,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李田在大学生创业服务专项活动中指出。
“传统观念”恰如旧时代妇女脚上的缠脚布,勒紧了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路子,“三寸金莲”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迈开大步?传统的就业观、创业观,如何能适应市场化、多元化的人才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好多人没事干,好多事没人干。”榆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保林形象地概括当前的就业、创业怪圈,“社会普遍认为,只有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了才算是就业,否则就不算就业,这完全是传统观念在作祟。每年各级招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很少,就拿榆林市来说,市县加起来不足两三千人。而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却越来越多,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数非常多,无异于千军万马走独木桥。”
“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来做。”跳出观念束缚、创办了上海交大昂立外语榆林分校的徐鹏锋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一脸坦然。他说,家人当初也是给他联系了一个正式单位,但他还是毅然地选择了自己创办外语培训学校,“既然认定这个事情,就一个劲儿地往下来做。家人也是担心我做不成,只要做好了,家人也会认同的。”
据了解,目前陕西省每年有26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解开就业、创业观念之结,从大学生被“赶鸭子下水”,到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放开观念束缚、自主创业“如鱼得水”,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项目:谋划在前天地宽
在采访榆林市2010年大学生十佳创业之星中,记者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项目启动早,实践经验足。他们大多在学校期间,就已开始做起了小生意,这让他们一毕业就比别人在创业上占了先机。像榆林市2010年大学生十佳创业之星之中的袁海浪和徐鹏锋,在上学期间,他们就自己倒卖起了小生意,并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在商业上尝到甜头的他们,毕业后都放弃了找一份正式工作的想法,自己搭摊,红红火火的创办起了自己的小企业。
“在大学时就应该树立意识,选好自己的发展方向。我觉得自己创业,从我自己出发,既能赚钱,又很快乐。我在大学时在学生会干过,觉得创业这个事情可以做,我能够掌控这个事情。”徐鹏锋说。
定位好自主创业的路子,如何选择一个好项目,怎么选择,是多数选择自主创业大学生现实中面临的第一道坎。徐鹏锋觉得:“想和做之间的差距很大,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非常具体、实际的问题,如没有人际关系,缺少资金,如何选择项目等等,总之整个创业过程会很曲折。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首先要对自己定性,是什么性格。年轻人创业最好几个人合伙,性格能够互补,起步时,资金要少一些,不要急于求成。”
“多数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时有些盲目,盲目地投入,有些项目投得准,但也有个别人贪多,同时投几个项目,导致在后期可能会遇到资金、自己的精力等方面的困难,可能会打乱仗。”榆林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创业指导办公室主任白波觉得,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最好先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参加创业指导培训,论证所选择的项目是否合理,以找准自己的创业方向。
在创业项目选择上,如何处理自己所学专业与自己所选择的项目之间的关系?先是在父亲的奶牛场帮忙,后来将企业办到杨凌的靖边籍大学生张峰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在创业的时候最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自己家里边已有的各种关系,创业的项目不一定要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关。等到自己有了一定的实力,可以选择新的项目开拓。”
大学生自主创业,应该充分地结合自身的情况,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如果自己没有很好的家庭社会关系等资源,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其实还是创业者最宝贵的财富。王宝军觉得:“自己创办幼儿园,定位定得很好,自己是从师范专业毕业的,又当过几年老师,教育对我来说,很熟悉。”从专业到实践再到自主创业,王宝军走的路可能正是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所应该走的。
另外,财务管理也是创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被聘为陕西省大学生自主创业导师的西安市经济担保公司项目部经理田树忠告诫说:“部分已创业的大学生在资金的安排和调配上不合理,一些常规性的财务报表也没有,真凭实据的东西比较少,一些东西就靠自己记,过一两年就乱了,财务制度缺失,不懂财务,企业很难走远。”
政策:搭上这趟“顺风车”
“好多大学生都是白手起家,不给他创造条件,就很难迈过这个坎。”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李田认为,“目前的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融资难。省上包括一些地市,给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但总的来讲门槛高,手续繁杂,用起来有困难。”
据了解,属于陕西省户籍、大专以上学历、在省内创办企业的大学生;非省内户籍、本科以上学历、在省内创办公司制企业、所创办的企业属于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行业的大学生;高校毕业生在省级以上开发区或其他创业孵化基地创办的运作一年以上、经营状况良好、管理规范的经济实体,可申请陕西省总额5000万元的政府贴息的创业贷款。其中,一人可申请3-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合伙经营性贷款,借款人数不超过5人,可申请50万元以下的贷款。创业贷款为无息贷款,期限为3年。对于经营周期较长的项目,经审批可将贷款期限延长至5年。创业贷款自发放之日起一年内不还款,第二年起按月等额还款。对有过“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优先扶持。除小额贷款外,大学生还可享受免费的创业指导培训,在陕西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大学生还可享受免费提供办公场地2年以及创办企业在3年内税费优惠减免的一些相关政策。
另外,据西安市经济担保公司项目部经理田树忠介绍:“对于符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批准的《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贷款)免担保项目评选办法(试行)》的项目,经专家论证、评审优秀的,可申请3—10万元免担保贷款。免担保贷款这一做法在全国目前较少,即使是在广东、深圳这些地方,人家也是采取的比例担保,而我们是全额免费担保,这就意味着政府承担了全部风险。”
“关键是要将政策落实好,我们要争取创立一个更好、更宽松的创业环境,从大学生有创业理念到最后创业成功,整个过程我们要建立一个从创业指导培训到创业孵化基地真正创业的完整体系。”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李田说。
“现在的政策好,有人帮你一把,在关键时候就可能帮你跨过了难关。”在困难中得到小额贷款的王宝军对此深有体会,“刚创业那会儿,资金比较短缺,跟同学借,跟朋友借,后来听说人才交流中心可以贷小额贷款,还是免息的,便去贷。贷到款以后,心里一下子踏实多了,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现在这些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和一般人的起点不一样,他们文化水平高,社会视野开阔,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强,生意如果做下去了,前途不可估量。”榆林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创业指导办公室主任白波说。
就业是民生之基,创业是富民之源。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还有可能成就一批批的创业家、实业家。相信这条从大学校门延伸出来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见习记者 霍海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