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陕西省首届全民创业大赛”已经涌现了一大批平民创业“明星”,但是创业——对很多人来说似乎仍然显得很遥远,“我没有什么专利技术,又没有办过公司,也没有什么社会资源,我能创业吗?”日前,华商报举办的一场“如何在日常生活服务当中寻找创业机会”的创业沙龙对此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从生活中创业就要体验、联想、行动
“当时,我看到别人都有LV包什么的,出于好奇,用攒了几年的打工钱,给自己买了一个二手的LV包。”如今从事奢侈品皮具护理的创业者燕岚,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表示,“当时我看到二手的奢侈品包包也很抢手啊,后来就想,这样的事情,我能不能做?”
“买了LV的包后,又发现如何保养成了问题,脏了咋清洗,当时觉得这些事情很麻烦,因为专卖店是不管后续服务的,我就想那些买了这些奢侈品包包的人,也会同样麻烦,那我能不能干这个行当?”而今在燕岚看来,“解决别人的烦恼就是创业机会。”
创业导师石华锋认为,燕岚的创业经历可以说是一个从生活当中找到创业机会的典型,“体验——联想——实际行动,这是很多成功创业者都走过的路,可以说创业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就找寻创业项目来看,从解决自己、身边人的烦恼出发,是很好的选择。有了麻烦,人们总是迫切希望解决,如果能提供解决的办法,实际上就找到了机会,例如孩子上学没时间吃午饭,于是有了“小饭桌”;上班忙没有时间买菜,就产生了送菜公司,等等。
“社会缺什么你创业就选什么”
“事实上生活当中有很多的创业机会,仅仅一个新建小区,为之配套的服务就会有十几个创业机会。”在创业导师张伟民看来,“社会缺什么,你创业就选什么;什么做得不好,你创业就该选什么。”
张伟民认为,尽管现在的服务业已经相对发达,围绕日常生活服务的创业项目很多,但就陕西来看,实际上还存在一大批这样的创业机会。在东部发达地区,可能相当普遍的一些事情,在陕西还只是刚开始,那么这就是机会。“比如说,移动的五星级酒店服务,有的时候一些大型活动要在特定区域举办,但要求有档次和品位,能不能有一家餐饮企业提供这样的服务呢?”张伟民以自己孩子张欢的创业经历来举例,“我要办家宴,可我不愿意去酒店吃饭,希望有家庭的气氛,那么能否提供全套的服务呢?”
在生活的“红海”中找出创业的“蓝海”
看上去,日常生活里创业机会很多,可是为什么还有很多创业者感觉竞争压力很大?对此,创业者李泉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日常的生活服务跟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但从创业项目来看,往往门槛很低,很多人都可能去搞,很容易陷入‘红海’(指已知的市场空间)。”
“而要想在生活服务业中脱颖而出,则要能从‘红海’中找出‘蓝海’(指未知的市场空间)。”学音乐出身的李泉辰,以自己的发展举了个例子,乐器销售是个传统的生活服务类产业,很多人都在做,但大都是单一品种、或者品牌在做,如果整合资源、换个模式,或许情况会完全不一样。“我要打造乐器行业的苏宁!”李泉辰说出了自己“野心勃勃”的计划,“在我的店里,人们可以一次性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大部分乐器,而且价格会更低,如同在苏宁、国美选购电器一样。”
创业者要从产业升级中挖掘价值
“没有不好的行当,只有不好的创业者。”YBC西安高新办公室主任陈剑红女士认为,创业者要善于从普通的生活服务当中挖掘价值,尤其在产业升级当中,会蕴藏很多的机会。而产业升级当中创业机会并不只属于“高科技领域”,在运输、保健、饮食、流通这些所谓的“低科技领域”也有机会,关键在于开发价值。
换个思维方式就是创业机会
“换个思维方式,就是创业机会。”李泉辰谈到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有自己的理解,“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技术思维,比如很多有着一技之长的人都会兼职,懂音乐的去酒吧做键盘手,搞美术的给装修公司做设计,这都是技术思维,干的事情只能叫打工,而不是创业。简单地说,只有创造了剩余价值,才叫创业。”
事实上,思维方式的改变会发现机会。比如整体和个体的思维变化,就整个社会的共同需求来看,大家很容易认识,作为新的创业者已很难再找到突破口。但从每个人群的需求来看,仍有很大差异,就会从中发现某些创业机会,理发是大家的共同需求,理发店也很多,但是“专业给3岁以下孩子理发的理发店,有没有机会?”
“换个思维,把麻烦变成机会,把司空见惯改成标准,把升级变成价值,把竞争变为竞合,或许日常的生活服务当中,创业者或许会走得更远。”李泉辰称。
华商报记者 韩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