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两亩的大棚,万紫千红的花园,彩蝶翩翩,款款流连。
“可惜,现在幼虫都冬眠了。”数九寒冬,在自己创办的蝴蝶生态园里,王福如向记者描述着再过两三个月又将重现的万千蝴蝶穿花飞舞的动人景致中。
其实,这位26岁的残疾大学生自己就是一只破茧而出的美丽蝴蝶,历经磨难,迎来绚烂。
王福如出生于闽西老区上杭县才溪镇岭和村一个贫困家庭。1990年12月,2岁大的他不慎头朝下掉到刚煮好的豆腐浆里,虽然奇迹般死里逃生,但留下满脸疤痕,左眼失明,外耳缺失,五官畸形。
飞来横祸摧残了王福如的身体,却砥砺了他的心智。他忍受了别人的嘲笑和后续治疗的痛楚,像正常孩子一样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我学会了自信,对自己从不怀疑。对自己都不相信,别人怎么相信你?”
才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万亩脐橙基地,但由于销路不畅,农民增产不增收。早在读高中时,王福如就围绕才溪脐橙销售难撰写了论文,引起市、县农业部门重视。
2009年,王福如考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入学第二天,就向老师登门求教,老师倾囊相授:要推行有机种植,打品牌,将市场向大城市迁移。大学一年级,他注册了新元果业公司,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4年的大学生涯,王福如过得充实而忙碌。他依托父亲在才溪的脐橙基地,联合全镇橙农创办了合作社,把家乡的脐橙卖到福州等地,让橙农收入翻番;他还在校园里经营广告中介业务。毕业时,他已挣了10万元,当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2012年上半年,王福如迎来了毕业季。同学们忙着实习求职,他却回到家乡,开始了新一轮自主创业——把福如农庄建成残疾大学生创业园。“有人说大学毕业务农没出息,但我觉得这是我肩负的社会责任。”
王福如一边就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在职研究生,一边建设福如农庄。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对福如农庄200多亩山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一期规划,着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他在果园推广有机种植,实施人工锄草,使用天敌捕食螨杀害螨;数千只鸡散养在果园,供不应求。
富有创意的蝴蝶生态园去年3月投产,成了福如山庄的新亮点。蝴蝶标本、彩翼工艺画等产品赢得市场青睐,为喜庆活动放飞蝴蝶的业务方兴未艾。“目前养殖的蝴蝶有12种。”
王福如自强不息的故事感动了当地社会,资金、政策支持不断涌来。“正是因为有各方面的支持,我们多方筹资300多万元,提前两年完成了一期规划。”
福如农庄现有8名大学毕业生,其中5名是残疾人。每逢采摘节和周末节假日,果山上游人络绎不绝。王福如下一个目标是通过招商引资,打造3A级旅游景区。
“我现在想得最多的是办好残疾人大学生创业园,希望有一天能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国。”王福如说,“也许这个梦很遥远,但只要心中有爱,就一定可以将这种正能量传递下去。”
新华网福州1月10日电(记者巫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