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微信平台营销小龙虾,月销售额达到9万余元。
这是两个沈阳师范大学大四学生的成就。创业过程中被质疑不靠谱,换过14个厨师才稳定,被产品供应商轻视……挺过这些之后,他们迎来了自己的收获。
在同学们还啃老、迷茫未来时,他们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
半年换了14个厨师
1990年出生的冷守杰跟1993年出生的赵超都是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专业的大四在校生。笑容阳光、谈吐稳重,这是他俩给人的第一印象。而这两个长相稚嫩的学生却已经是月销售额9万元的小龙虾店老板。
去年9月份,看着各地都流行小龙虾,冷守杰和赵超就琢磨着在沈阳开一家这样的店。去北京考察、查找相关资料,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开发微信平台和自助下单系统。
在他俩的不断努力下,家人凑了1万元让他们租了房。托亲戚朋友帮忙找厨师,这第一步就让他们尝到了初入社会的酸甜苦辣。半年时间,他们换了14位厨师。
他们的学生身份和新型的网络销售模式,让不少来应聘的厨师边怀疑边提出要求:“给你们当厨师可以,但每做一次菜得付一次钱!”有的师傅对他们冷嘲热讽;有的师傅厨艺并不好还要开高价;还有的师傅做了几次菜,看他们太不靠谱,直接就“失联”了。
在雇了第13个厨师后,他们自己研发出了独特的麻辣配方。
研发好小龙虾的配方,他们才雇了第14位厨师。而这一次,他俩已经成了内行,不再听任厨师的要求。
谈合作遭遇冷眼
他俩都是学经济学的,根据以往学的知识,他们先为自己店做了定位,然后根据消费群体开始构思店的名字和logo以及包装设计。可找设计公司又遭遇冷眼,不少公司看到他们稚嫩的脸庞,认定这不是一个大单,接待上可能就不会太热情。
寻找货源方面,他俩走遍沈阳的海鲜市场。发现市场上不少小龙虾个头虽大,但肉却不厚。了解到江苏淮安市盱眙的小龙虾最好,他们特意赶过去谈合作。他们找了几家,最终,凭着真诚与一家农村合作社谈成了合作。每一两天,那边就会发过来一批货。这期间,冷守杰又说服父母,将大连家里的奥迪车开来沈阳送外卖。
希望店能开遍全国
筹备期间,他们就开始通过微信、微博和公众微信平台宣传了。经过半年的筹备,他们梦想中的餐饮品牌开业了。
3月18日开业当天,100斤小龙虾全部售罄。而后的每一天,他们平均营业额3000多元。目前,他们的顾客大多是鞍山、盘锦、大连等地的。每天他们最忙的就是早上发快递,将做好的龙虾封袋包装、发货。
5月中旬,他们将在沈阳开第一家实体店,而且打算开多家加盟店。对于未来,他俩信心满满:“希望未来,我们的店能开遍全国!”
辽沈晚报记者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