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教委多措并举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
来源:重庆市政府 加入时间:2014/6/11 点击:770 |
2014年,全市有普通毕业生的高校共计62所,毕业生总数18.4万人,比2013年增加2万人,增幅为12.3%,为历年之最。截止到6月2日,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签约率70.56%,比去年同期增加0.6%。其中,研究生签约率56.52%,比去年同期上升1.1%;本科签约率64.97% ,比去年同期上升2%;专科(高职)签约率80.67%,比去年同期下降1.18%。同时,今年全市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应征入伍以及促进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态势总体向好,稳中有进。 市教委表示,在毕业生离校时,能够确保初次就业率达到预期目标,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并力争实现毕业生就业创业比例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 根据中央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教委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落实相关政策。进一步细化实化市政府〔2013〕158号文件,对委机关相关职能部门和高校提出了具体明确、操作性较强的要求;下发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配合人社部门,积极制定完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政策措施。 二是及时启动和研究部署工作。去年下半年,市教委即启动此项工作,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尤其是今年年初以来,连续召开了就业形势分析会、专题座谈会、全市毕业生就业工作会等,针对实际问题,及时研究部署工作,并对重点、难点和薄弱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积极破解;5月下旬和6月上旬,又分别召开了推进会和座谈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三是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积极开展就业政策校园巡回宣讲活动,组织专家和企业代表走进校园;组织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毕业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提升求职能力;连续开展了4期就业指导教师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 四是大力促进毕业生自主创业。举办重庆市第四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吸引了全市2800支学生团队上万人参赛,奖励创业团队50万元;新建3个市级创业基地,市级创业基地总数达12个,建成校级创业基地27个,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编写制作了创业教材、教案、课件、案例集等。据统计,全市201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457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近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左右。201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依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截止5月底,已有1506人申请自主创业证,通过审核人数为1237人,比去年同期净增700余人;而且,据高校反映,参加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还在继续增加,预计毕业生离校时创业人数将超过去年同期人数,力争创业人数和创业成功率双提高。 五是积极开展校园双选活动。校园双选活动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已举办全市综合类双选活动62场,中小型校园专场招聘活动41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信息42万个,岗位信息与毕业生人数比达到2.3:1。 六是扎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等特殊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困难毕业生“四优先”政策;及时组织发放贫困毕业生政府求职补贴;建立了市、校两级贫困毕业生就业信息台账,扎实开展“一对一”、“多对一”重点帮扶;积极组织开展女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专场招聘会。据统计,我市2014年家庭困难毕业生15584人,占毕业生总数8.46%,到目前,已签约11464人,签约率73.56%,高于全市高校毕业生总签约率3%。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由于毕业生基数增加,未就业毕业生总数仍然较大;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学校及专业间的签约率差距较大;三是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和期望值仍然不尽合理,有业不就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四是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等。 针对上述问题和薄弱环节,下一步,市教委及各高校将采取6个方面措施,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目标任务。 一是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督查。市教委将对目标任务进行再细化、再实化,对签约率相对较低和困难较多的高校,通过深入高校指导和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进行重点督导和帮扶;继续开展好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服务进高校工作,努力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充足就业机会;同时,积极加强就业材料的收集和反馈,确保就业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准确统计。 二是继续提供充足就业岗位信息。市教委及各高校将继续开展好校园双选活动,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充足岗位信息,并重点抓好签约率相对较低专业的岗位信息收集;继续发挥好网络双选活动的优势,积极配合教育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开展好“就业有‘位’来”系列网络双选活动;联合市级相关部门举办好残疾毕业生等专场双选会;充分利用短信、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渠道及时更新和发布就业信息,并推送至每一位毕业生,提高就业信息的使用率。 三是进一步落实专项就业计划。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深入做好教师“双特”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等基层服务基层项目,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城市社区、乡镇卫生院、农技一线和中小企业就业;配合市征兵办切实做好毕业生应征入伍工作,提高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比例;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高校、科研单位从事助研、助管等工作;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启动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动员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参与创业。 四是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等特殊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对目前尚未就业的困难毕业生,积极联合市级有关部门,举行不同类别形式的双选活动,为其提供充足岗位信息;进一步指导和督促高校,充分发挥学校领导、院系负责人、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等作用,采取分任务和包干负责等方式,切实为特殊困难毕业生提供帮助;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帮助解决困难毕业生就业。通过上述措施,确保为每一位到目前仍未就业的特殊困难毕业生提供不少于3个就业岗位信息,力争帮助他们找到合适工作,实现成功就业和满意就业。 五是切实做好就业保障服务。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就业行为,坚决打击就业歧视等行为,积极营造良好就业公平公正环境;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做好毕业生相关配套服务工作;加强与人社部门无缝对接,共同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转接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就业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努力使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在年内实现就业或参与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六是充分发挥就业反馈作用,助推高校转型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就业评价体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的社会调查和反馈,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和我市产业发展的需要,科学确立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及时发布就业质量报告,督促高校根据毕业生就业状况,建立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和优化机制,促进就业工作与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督促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就业质量和建立长效机制问题。 同时,市教委及各高校将切实做好毕业生安全稳定和文明离校工作,以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学校社会的和谐稳定。
|
|
|
【关闭窗口】 |
来源:http://www.4scy.com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 凡本网注明“来源:创业培训基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 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陕西省创业研究培训基地 西安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创业培训基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