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门峡市湖滨区崖底街道陈宋坡村胜源家庭农场的100栋蔬菜大棚内,奶香四溢、个大甜美的草莓吸引着大批来自河南各地的游客采摘、品尝。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为幸福和富足做了最恰当的诠释。殊不知,在这些乡村美味的背后,写满了一名创业青年的创业奋斗之歌。
这首歌的主角就是胜源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的经理于凯。今年才38岁的他,用6年的时间,从一个下岗职工变为一个从事种植、养殖、观光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老板,成为了当地不折不扣的“草莓大王”。
大河网记者 时文静 实习生 曲飞帆
26岁遭遇失业 毅然回到家乡开始创业
于凯初中毕业后,16岁的他曾先后在建筑工地打过工,在村庄小学代过课。2002年,于凯在一家铝业集团跑销售刚有起色,却收到了这家国营企业的减员通知,26岁的他正值青春,却失了业。
于凯很快从失业的痛苦中挣脱出来,开始寻找创业的机遇。他先是借钱办起服装店,和妻子起早贪黑、苦心经营,终于有了些积蓄。之后,他把目光投向了农村,瞄向了生态农业。
2007年,于凯带着国家贴息的9万元下岗职工小额贷款,又先后东借西凑了投资200万元,在自己村庄的山顶建起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种猪场,实现滚雪球式发展。
目前,他的养殖场年出栏商品猪达到3000头,收入400余万元,利润100余万元。同时,他以养殖场为依托,建起河南省第二、三门峡市首家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300多户发展养猪1万多头,为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曾经下过岗的于凯深知下岗职工的艰难,在招工中,他对下岗的苦姐难弟更是关爱有加。全场19名职工,就有10名下岗职工,占总数的53%,带动了这些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坚持创新发展 摸出“生态农业”致富路
2013年5月,于凯的三门峡胜源家庭农场在该市工商局成功注册。一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胜源家庭农场已完成投资700余万元,建成以采摘为主要特色,包括草莓采摘园、有机蔬菜种植园、四季果园、大樱桃采摘、私家菜园、芳香植物生态园、垂钓园、开放式生态餐厅、青少年户外运动科普基地等项目。
付出就有收获,除了农场项目收入,十五万斤的自摘草莓为于凯公司带来了100余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春节过后,公司栽培的10棚礼品西瓜,不久前刚刚上市,短短一个月就被市民抢购一空。
从去年8月下旬开始,胜源家庭农场栽培的100栋奶油草莓,在近半年的采摘期中,轰动了豫西地区,吸引了峡市居民及及运城、洛阳、渭南等周边地区游客8万余人次。香甜爽口、个大美味的奶油草莓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于凯也成为了当地不折不扣的“草莓大王”。
历经失业的痛苦和创业的艰辛,于凯早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企业家。面对所取得的成就,于凯并没有自满。他常常思索,如何使企业一直勇立市场的潮头,永保兴旺发达。于凯说,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创新。他决定就近承包荒山、荒坡、荒沟1500亩,根据地形发展经济林和生态畜禽养殖,形成山上耐旱树种种植一片绿,山坡经济林种植果满山,山下速生林栽植一地宝。并依托承包荒山,利用树下空间,建立金蝉养殖基地。他还计划养殖200亩,通过与各大城市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逐步把当地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知了生产基地和中转基地,带动家家户户养殖致富,一年可收入300万元。
创业之路在脚下,一路艰辛一路歌。于凯用奋斗的青春书写了艰辛的创业之路,他的勤学实干让他不断超越自我,成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创业路上的带头人。
作者:时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