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麻辣的,一个三鲜的,一个麻食,娃娃吃的多煮一会儿……”老远就听见一口热情豪爽的陕北话,她就是今年43岁的加振花,一个在阎良从事了20年饮食行业的陕北女人。9月21日,笔者专访加振花,为您讲述陕北女人持之以恒20年的创业故事。
婚后生活艰苦,面皮生意撑起一个家
凌晨2点多,直到最后一桌客人走后,笔者才有机会和加振花聊一聊她的故事。坐在店门口,一阵秋风吹过,人不禁打了个冷颤。
“一结婚,就分家了,分家时欠了七八千元的外帐。”回忆起1996年结婚时的拮据生活,加振花说,那个时候过年连饺子都吃不起,孩子吃不起奶粉,甚至一个鸡蛋还要分三次吃,说到这些,加振花的眼眶有些湿润了。
“没上过啥学,但人聪明。”丈夫邱明智还开起了妻子的玩笑。他说,当时看到亲戚的面皮生意很好,妻子便虚心请教,为了研究做法,还趴到人家墙头上偷看蒸面皮的过程。听着丈夫讲述那段经历,一旁的加振花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那个时候没有钱买三轮车,明智就用自行车轮子焊了一个推车。”加振华推着车子就进了城。1997年的面皮一块钱一碗,第一天卖了不到十块钱。因为每天坚持用新鲜的面皮,加振花四五点就得起床忙活,每天推着车子起早贪黑地来回跑,时间长了手上经常磨出水泡。
坚持了三年时间,加振花终于在阎良区安芦市场里开起了自己的面皮店,来吃面皮的人都亲切的叫她一声“巧姨”。
推陈出新,生意越做越红
2009年初,加振花在市场偶然发现了一种新式的“单人火锅”,在了解了这种小火锅的用途之后,便决定要做火锅生意。那一天,加振花一次性就买了40套“火锅”。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锅是有了,可是底料从哪来呢?凭借以前做面皮的经验,加振花买来配料在家里研究,第一次炒出来的配料竟十分好吃,这也更加坚定了加振花的决心。不断的改进,尝试,终于2009年夏天开门营业了。由于当时阎良还没有这种小火锅,所以推出后,深受大众欢迎,加振花的生意越做越好,日子也像火锅一样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二十年如一日,坚持以诚为本
每天晚上收摊后,加振花就驾驶自己的电三摩,去安芦市场买菜,“一到晚上,菜农就在这发菜,这菜新鲜,吃得放心!”
加振花说,前段时间收摊后去安芦市场买菜,一位卖青菜的大妈,给她多找了50块钱。就是这50块钱,至今都让加振花心里十分纠结,当她回去还钱时,大妈已经走了,那50块钱,却一直留着。7月份,一位女士吃饭时,将一部黑色的智能手机遗忘在加振花的店里;加振花发现后将手机保管起来,失主找来后,及时将其归还。“发现顾客丢的东西,我都把它保管起来”,加振花说。
“不聊了,我要去买菜了!”此时已是凌晨4点,加振花又骑着自己的电三摩去买菜了。
(通讯员 丁磊)